赴英国剑桥大学访学报告

作者: 时间:2020-07-22 点击数:

2020年1月13日至2020年7月10日,本人赴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学术访问,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了研究任务。本次访学主要围绕“近代中医药海外传播及影响”开展了相关资料查阅收集及研究,取得了预期成效,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术访问完成情况

查阅收集文献资料

 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是国际上研究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四大中心之一,是国际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1976年创办的一个学术研究机构,是享有盛名的多卷本系列专著《中国科学与文明》的大本营,也是东亚科学史图书馆的所在地。访学期间,围绕“近代中医药海外传播”研究主题,查阅收集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包括近代中医典籍的英译本如《救荒本草》英译本、《洗冤集录》英译本等;西方来华医师及传教士所撰写的关于中医药的著述,如1861年英国医师雒魏林撰写出版的The Medical Missionary in China,1921年英国医生巴慕德撰写出版的China and Modern Medicine, 1994年李约瑟编著出版的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等等;近代西人在华创办的医学刊物等如The China Medical Missionary Journal, 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The Chinese Repository 等等。

听取学术讲座

 访学期间,广泛参加听取了由李约瑟研究所及剑桥东亚研究所中外学者举办的学术讲座,讲座的主题涉及中国文化研究、中国科技史研究、古代长城历史研究、中国地质史学研究、中国营养史学研究等,具体包括2020年1月31号由剑桥大学Michael Loewe教授主讲的学术讲座 Kongzi and COnfucianists in Han Times”;2月21号由爱丁堡大学教授Lan Gow主讲的学术讲座A Godly Artisans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in 19th Century China: The Scottish Missionary-Sinologist Alexander Wylie2月28日由西北大学博士同阳阳主讲的学术讲座The Great Wall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Nomadic Peoples in the Ming Dynasty3月11号由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茂生教授主讲的Japanese Geologists in China in the 1890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 the Context of Japans Imperialism;4月22日由北京大学博士后张蒙主讲的“The Fear of Contagion: Plague, Race, and Face Masks in Modern China6月5日由美国丹佛大学教授Hilary Smith主讲的学术讲座Vitamins, Chinese Dietetics and Modern Nutritional Knowledge6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杨丽娟博士主讲的学术讲座From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to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Geology in China (1890s-1920s)6月19日由北京科技大学王传超博士主讲的学术讲座How to make taking Chinese medicine more convenient? The Changes of Decoction in Republican era China.

    二、访问成果

举办学术讲座

根据研究计划,2020年5月22本人在李约瑟研究所主讲了题为“A Journe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o the West (1840-1949)”的学术报告,在系统梳理近代中药在西方的传播历史基础上,分析了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中医药翻译及海外传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探讨了其传播特征和启示,并指出了对当代中医药对外传播的借鉴意义,讲座取得了较好效果。

    撰写学术论文

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及认真研读的基础上,撰写完成了学术论文“近代中药西传考略(1840-1949):特征与借鉴”及“宋慈《洗冤集录》海外译介:特征及影响”,已经投稿到相关学术期刊待发表。

三、心得体会

 此次学术访问虽然只有6个时间,却带给我诸多感悟和思考。印象最深的首先是李约瑟研究所的浓厚学术氛围,所长梅建军是中国科技史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他非常关心每位来访的国内外学者并会及时安排学者们的研究进展汇报,保证了学者们的研究进度和成效。所里每周三和周五下午会举行定期的学术交流会议,或者邀请国内外专家或者邀请来访学者作为主讲,针对不同的中国科技史研究领域举行讲座,并在讲座之后设有独立的问答环节,主讲人和听众可以进行深度的交流和互动。来访的每位学者都有自己明确的研究目标,都能紧张有序的开展研究工作。所里为每位学者提供了办公室,协助办理了剑桥大学网络认证和图书证,并定期组织午餐研讨会,学者们坐在一起边吃午餐边讨论学术问题,分享学术前沿信息,交流研究心得,气氛温馨活跃,是非常难得的体验。

 剑桥大学推崇终生学习的理念也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是走在路上还是在河岸草地,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图书馆,到处可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手捧书本在阅读或者写作。家家户户的窗台或者客厅都堆满书籍,社区的教堂也有非常多的二手书免费发放给需要者,全民学习的气氛浓厚。以李约瑟研究所为例,资深研究员Geoffrey Lloyd、前所长Christopher Cullen和研究员Sally K. Church 都已80多岁,但仍然坚持每天到所里阅读写作,开展项目研究,参加学术讲座,活跃在学术研究一线。剑桥大学Michael Loewe教授已经90岁高龄,但仍坚持研究中国孔子文化,并积极主讲学术讲座,与师生分享交流自己研究心得,丝毫没有因为年龄的原因而放松学习和研究,令人敬佩。  

访学期间,通过与国内外学者交流讨论发现西方研究方法上,一切以发现问题,适合研究该问题的方法为准,往往是一个特别简单的切入点,层层深入,再逐渐剥离,形成清晰的逻辑,小心翼翼得出结论,并且用不同方法及角度验证统一结论,以确保稳健性,有利于其他学者在此基础上持续研究。这种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值得进一步学习和思考。此外,国外学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关注超出了之前的预期,他们所掌握的关于中国的早期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和出版社也为读者提供了服务。

此次访学经历非常特殊,因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英国在3月份就停学停工,在抗击疫情过程中采取的指导原则和应对方法与国内有显著差异,比如强调集体免疫的思想;只强调洗手,不强制戴口罩;患者只给予指导,不全员收治入院等,是不同历史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李约瑟研究所也遵循政府的抗疫政策,采取线上学术研讨的方式开展相关讲座和报告,并提供了口罩以及抗疫药品。国内所在院校也经常联系沟通,协助指导身体健康及疏导心理压力,并及时邮寄了口罩,帮助我平安度过了在英国的艰难抗疫时光。

 

山东中医药大学

范延妮   

2020715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国际交流合作处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46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