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瑞士苏黎世大学学习报告

作者: 时间:2020-12-22 点击数:

   2019年12月,我赴瑞士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感觉自己十分幸运,感谢学校给予的这个机会,感谢学校领导、国际交流处、科研处和研究生处等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感谢导师李运伦教授的帮助。非常珍惜这次交流学习机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有所成。

在此之前,学校已先后委派李超老师、张露老师到苏黎世大学进行交流,出发前,向前辈们咨询了相关事宜,而且,我与张露在苏黎世有短暂的时间重叠,这很好地缓解了临行的紧张与忐忑。

经过16个小时的飞行,顺利到达苏黎世机场,非常幸运的是有张露接机,虽然未曾谋面,感觉十分亲切,并在她的帮助下办理了相关的手续:办理交通卡,办理注册手续和房屋租赁手续,拜见实验室的秘书Rose女士,带我熟悉周围的环境,带我熟悉去Schlieren实验室的路线。随后在实验室,介绍我与导师及其他同事认识。在此,感谢张露给予的帮助,让我能尽快熟悉新的工作环境和人员,让我在陌生的国度感受到无尽的温暖。认识了实验室的同事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员向我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在导师的带领下熟悉实验室,并开始进入正式的实验工作。我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博士研究课题开展的,体外实验部分成功建立起了细胞模型,已收集部分数据。

我所在的苏黎世大学(UZH)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苏黎世大学医院(University Hospital Zurich, USZ)医疗资源发达,经济实力雄厚,是瑞士第一所教学医院,能够在这里进行联合培养、交流学习,我感到十分荣幸。我所在的临床药理与毒理实验室主要研究药物作用机理和肝、肾损伤,研究室的两位教授,K.A.Gerd教授和Bruno教授都是药物转运蛋白的重要贡献者,他们共同发现了胆汁酸盐、左旋肉碱等物质在肝脏和肾脏的转运靶点,是非常优秀的科研工作者。课题组每个月都组织组会,实验室的老师们会就最近的实验进展、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组会的氛围非常融洽,总会发现新问题,启发出新思路,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在科研学习过程中,我充分意识到,作为研究者,需要秉持极其严谨的态度,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

图:雪后的苏黎世大学


图:湖边的换车车站


在外的学习生活是非常快乐和充实的。快乐首先来自第一次在国外生活的新鲜感,来自幽默风趣的老师们,来自于与思想千奇百怪的同事们交流,最重要的,来自自己的主动尝试,尝试接触新鲜的事物和人。当然,语言和文化的不同会带来一定的障碍,但开朗大方、保持好奇就会让一切变得更容易。

2019年末,武汉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迅速在全国传播、感染,身在异国他乡,不禁为国内疫情感到深深担忧,实验室的老师们非常关心疫情发展,每天午餐时都会询问疫情情况。瑞士各界纷纷表示支持、慰问并伸出援手,苏黎世的多个华人组织都积极向祖国捐赠防护物资。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也渐渐恢复。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国内疫情控制呈好的态势发展时,疫情却在全球多点暴发并快速蔓延。瑞平均每10万居民中约有350人感染,是感染率最高的欧洲国家之一。瑞士出现疫情初期,苏黎世理工联邦(ETH)数学系出现了感染者后,ETH和USZ的中国留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恐慌、担忧,由于曾经在传染病临床一线工作过,参加了苏黎世学联组织的科普讲座,并以“人类与传染病”为题,通过线上方式,给苏黎世学联的小伙伴们普及了一下传染病的基础知识及防控知识。

图:科普讲座海报


3月中旬,收到辅导员于荣老师以及研究生处陈丹老师的远洋电话,对我在瑞士的情况进行了解,国际交流处的老师也时时关心,提醒我在外注意加强防范病毒,每天要和学校报平安。学校老师们时刻关注着我们的行踪及身体健康。老师们的殷殷叮嘱,学校的惦念与牵挂,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学校大家庭对我们关爱,感动无以复加。3月16日,瑞士联邦委员会举行紧急会议后召开发布会,宣布瑞进入“紧急状态”,群众出现了短暂的恐慌,我的实验室工作也被迫中止,虽然内心焦灼,但是必须遵守政策调整,只有在剩下的有限的时间里抓紧脚步。

4月中旬,瑞士旅游胜地采尔马特市将阿尔卑斯名峰马特宏峰用灯光投射成一面五星红旗,向中国人民传达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希望和勇气。这面闪耀在马特宏峰之巅的中国国旗幅面超千米。中国驻苏黎世总领馆给我们派发了健康包,沉甸甸的健康包装满了祖国的关怀和爱,远在异国他乡,有强大的祖国作为靠山,特别有安全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感受到了青年人的责任感。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使我坚定了回国后积极投身中医药的传播和推广中,为推动和弘扬中医药事业做自己的一点贡献!

图:Matterhorn上的五星红旗


图:收到的健康包


我所在的实验室,K.A.Gerd、盖教授及检测团队,与ETH的专家一起开发了等离子体光热效应(PPT)和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传感转导的双功能等离子体生物传感器,为临床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诊断提供了一个可替代和有前途的解决方案,有望提供可靠且易于实现的诊断平台,提高临床试验的诊断准确性,缓解PCR检测的压力。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协会顶刊《ACS Nano》(IF13.9)杂志上,向他们表示祝贺。同时,能在如此优秀的实验室学习交流非常荣幸。

5月下旬,科里的博士Julia毕业,我们参加了她的网上答辩。答辩模式与国内的类似,首先是学生用PPT讲述自己的研究及相关结果,答辩专家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回答问题,答辩专家讨论,最后决定答辩是否通过,并授予PHD学位。送完最后一届学生,实验室的Bruno先生也要退休了,科里给他办了一个小型的退休仪式,我给他们准备了中国美食,很受欢迎。

1,Julia的PHD网络答辩


2,博士帽及获得博士帽的JULIA


虽然解禁、复工,很多社会活动、学术活动都取消了,感谢科技、网络的发展,部分活动改到了线上进行。我也会从网络上看相关视频,丰富自己的知识。观看张文宏教授解答留学生、华侨华人抗疫问题的视频,学习相关知识,做好自我防护。考虑到时间紧张与自我安全问题,我的生活基本上是实验室——宿舍两点一线,有时候实验回去路过湖边,会在湖边看一看。

3,观看抗疫问题的视频   图4,苏黎世湖边的风景


8月1日是中国的建军节,也是瑞士的728岁生日,今年是中瑞建交70周年,在此祝中瑞友谊地久天长。往年的国庆庆典包括政界或文化界的杰出人物演讲,体育表演及全体唱瑞士国歌等活动,以及各个地区、各个组织的庆祝活动,烟花表演,因为疫情尚未全部结束,传统的庆典活动基本取消,只有少部分地区保留了庆祝活动,人们还是以自己的方式庆祝国庆节,大街小巷挂满了国旗,到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息。

瑞士抗击疫情初期,感染人数得到了控制,自解禁复工以来,很多年轻人出入酒吧等社交场所,感染情况出现了反弹。疫情初期,我佩戴口罩总会收到异样的眼光,更有甚者,会要求我把口罩摘掉,为了安全,我一般用围巾把口罩遮住,虽然很是怪异,但安全最要紧。现在公共场所都要求佩戴口罩,甚至连电车以及苏黎世大学门口的雕像都带上了口罩,这一举措让我很安心。

5,国庆节的街道          图6,戴口罩的电车和雕像


时光飞逝,一年的交流时间,眨眼就过去了。Covid-19疫情的突如其来,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也打乱了我的交流学习计划,我的实验计划被打乱,为了实验进度,我把实验时间排得很满,即使如此,实验依然没有如期完成,这是很让我遗憾的地方,我的计划是在10月中旬或者更早的时间去完成我在交流期间的实验计划,剩下的时间可以学习实验室的技术。当10月中旬,计划没有如期完成时,虽然知道是因为疫情拖延了实验,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很焦虑,在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之间不停循环,经过对面实验室的中国姑娘,一位刚从国内毕业的博士的开导,我得焦虑缓解了很多。经过一段时间,获取了部分实验结果,每周一的小组会时间都和实验室的老师们进行交流学习,不断地调整思路,并完善实验。并于11月中旬在组会上做了汇报。目前已经完成了一篇文章的撰写,目前在投稿阶段。

1:镜下解剖; 图2:组会汇报; 图3:临别前的科室小聚


疫情不但改变了我的实验计划,连我的回国之路也变得艰难起来。9月初的时候,欧洲疫情第2次反扑,我的归国时间是11月份,于是在确定瑞航通航的前提下订购了11月的机票,单程票的价格已经高到离谱,在报告之后订购了往返票,价格几乎是单程票的一半。瑞士的疫情控制情况不佳,在9月末,航班改成一周一班,我的航班被改到了11月的最后一个周日,因为境外输入病例数量增加,10月底要求在归国人员在48小时之内完成核酸和IgM抗体检测,通知让我们有些手忙脚乱,需要不断和大使馆确认检测时间以及检测地点。大使馆迅速做出了反应,提供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于10月末在线参加了全瑞中国学生学者防疫抗疫专家视频报告会,再次学到了系统防疫的知识。

4:大使馆的解答;图5:参加视频报告会


瑞士的疫情控制一直不佳,作为人口数量最多的苏黎世州情况更是严重,最严重的时候一天增长3000余例,因为马上就要回国了,看着这样的增长速度我还是比较紧张的,我能做的只有戴好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聚集。每天都要坐公共交通去上班,为了减少感染几率,我改成了每天步行去火车站,坐火车去实验室,这样就减少了在公共交通上的时间,避免和高峰期冲突,大概这就是我能做的最大的努力了。

终于等到去做检测的日子,提前让同事帮忙打电话进行了预约(德语),诊所和国内的很不一样,空间相对封闭、密集,而且由咳嗽的病人,我还小小的紧张了一下,按程序付款后,我接受了咽、鼻拭子检测,并抽了满满一管血。虽然知道自己没有什么相关症状,防护措施做的也可以,在等待结果的时间里还是很忐忑的,在第2天下午收到阴性结果的时候,长舒一口气。入境时看到是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不禁放心了很多,也感叹国内的防护政策和防护措施真的很到位。

一年的时间,经历一些,收获了一些,和实验室的老师讨论的时候,思路开阔了很多,对我的科研学习很有帮助,同时,也改变了我在科研工作中的一些固有的想法,感谢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感谢这一年的收获,感谢这一年的成长。在最后要临别的时候,遇到了双彩虹,雨过后会天晴,希望一切都可以迎来新生。

作者:山东中医药大学-张世君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国际交流合作处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4655号